归正教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哈佛的起源

July 24,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7月22日

       大家熟知的乘坐五月花号来美国的那批清教徒,是1620年登陆的。他们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到了1630年,第二批,也是规模更大的清教徒移民,在John Winthrop的带领下抵达马萨诸塞湾,建立了波士顿殖民地。这两拨清教徒一直到了1692年,差不多是登陆到美国,两代人之后,他们才合成一群。虽然,我们对普利茅斯那批清教徒听得更多些,但实际上,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更深远的,是波士顿湾的这一支清教徒队伍。

 

        这批清教徒,在他们上岸仅仅6年之后(1636年),就建立了著名的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建立之初,学校的经费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农民伯伯们的省吃俭用提供的。由此可见清教徒(英国的加尔文教派,又称改革宗或归正宗)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此后短短的几十年间,新英格兰地区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直到今天,看美国藤校的分布,全部在美国东北部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哈佛学院,我们要先从英国大学,主要就是两所王牌院校,剑桥和牛津的组织架构说起。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在当时,可以说是由诸多学院组成的“联邦”。所以,实权是在学院手上,学院比大学本身更为重要。也因为大学是学院的联盟,我们在牛津和剑桥可以看到宗教信仰上的多样性。在剑桥,被清教徒主导的一个学院,叫作“以马内利学院(注:“以马内利”是希伯来文的音译词,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这座学院对新英格兰殖民地和那里的大学影响极深。以马内利学院毕业生的人际网为哈佛学院在初创阶段打下了了坚实的根基。被认为是哈佛创始人(实际上不是)的约翰哈佛就来自以马内利学院。这位来自英国的牧师,于1637年到达马萨诸塞州,于1638年去世。去世前不久,他把自己的藏书和一半的遗产捐献给了New College。New College是哈佛起初的名字。想想“新”英格兰,“新”约克郡,“新”泽西。老剑桥人在新地方建立新的学院,当然叫“新学院”了。1939年,为了纪念约翰哈佛,New College被更名为Harvard College(哈佛学院)。

 

        哈佛学院起初的创立,主要是为了服务教会,培养传道人,更精确地说,是培养加尔文教派的传道人。在17世纪,52%的毕业生成为了教会的神职人员。那另外48%呢?这就不得不要说,虽然哈佛学院首先是为了教会的事工被建立的,但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政府的公务员。它既培养教会领袖,又培养政府领袖。哈佛大学的董事会成员,一半是神职人员,一半是政府官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早期的新英格兰殖民地,政府和教会友好的,甚至好得有点过分的(这里不是戏谑,而是当年政教关系确实过于紧密了),合作关系。政府和教会共同服务社会大众。这是若干年后,美国的立国者提出政教分离原则的时候,希望达到的效果,即政府与教会,既分工又合作。

 

         虽然我们要说,早期的马萨诸塞殖民地,奉行的照旧是“一个国家,一个(官方)宗教”的理念,但是相较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哈佛学院还是往公共化和政教分离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全是教会大学,由教会直接管辖,可以被叫作教会的“大学部门”。但是哈佛学院是由教会和政府共同管理的。也就是说,作为“公立的”大学,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既不是教会的一个下属部门,也不是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但同时又要服务于双方。这也对今天有启发。“公立的”大学应该是面向全社会去服务的,它不该隶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教派,政府,或官方支持的某一个意识形态。它应当成为不同的思想得以自由表达,互相交流的场所。

 

        虽然哈佛学院不再是单纯培养传道人的,被教会全面接管的学校,但是在当年的新英格兰,因为圣的和俗的分得没有那么开,甚至政府的公职人员都须得是教会的会员,再加上加尔文强调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神圣的,都要用来敬拜神,荣耀神。因此,基督信仰的原则可想而知地贯穿了学生生活和学院的所有课程。1646年,首部哈佛学院的章程里就提到,“Everyone shall consider the main End of his life and studies, to know God and Jesus Christ, which is Eternal life. John 17:3 (每个人都应将认识上帝和耶稣基督,即永生,作为他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目标。 约翰福音 17:3)”当时哈佛学院的课程设计沿用了传统的人文课程,同时教授神学学科,和“世俗的”学科。(注:传统人文课程七件套,3+4:文法,逻辑,修辞;数学,几何,音乐,天文。前三门和文字相关,后四门都和数字有关。)在语言方面,哈佛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拉丁文(当时的学术语言,好比今天的英文),还要学习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圣经原文的两种语言)。虽然学生也要学习数学,几何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哲学,但周六和周日主要用来学习神学,释经学,以及参加主日敬拜。平日里,每名学生都被要求有个人的祷告生活,每天要读两次圣经。每次一边读,还要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解析经文。

 

         从哈佛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新英格兰清教徒对美国的影响,加尔文,基督教对清教徒的影响,我们再次看到了美国至少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带着浓浓的基督信仰的味道。

Give • 奉獻

各类文章 Miscellaneous Articles

By Diwei Shi November 8,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1/08/briefing-11-8-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November 7,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1/06/briefing-11-6-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November 5,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1/05/briefing-11-5-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October 31,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0/29/briefing-10-29-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October 25,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经文:诗篇 131:2; 139:16; 约17:23; 罗11:33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25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24,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经文:士1:20-21; 腓4:11; 羅12:2; 創41:51-52; 50:20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26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22,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0/22/briefing-10-22-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October 14, 2024
经文:罗13: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14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12, 2024
经文:太28:19-20; 徒20:27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12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12,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12日
More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