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马斯潘恩和约翰洛克看基督教信仰对美国的影响

July 16,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7月16日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常识》(Common Sense)可谓是大名鼎鼎,甚至出现在了中国国家主席的书单上,至少他声称他自己熟读《常识》,读了很多遍。可是正如人们对文学“经典”的调侃,“所谓经典就是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没有读过的东西”,许多人听说过《常识》这本书,却不知道它里面的内容。

 

      《常识》并不是什么宏篇巨著,而是潘恩在1776年写的一本只有区区50页的政治宣传小册子。别看它短小,这本册子,被认为是独立宣言的前言,它点燃了美国人对抗英国政府到底的决心。这本书当时有多火爆呢?在1800年以前,一共发行了50万册,每六个美国家庭里就存有一本。如果按2020年大致的统计,美国有8300万个家庭计算,常识当年的发行量放到今天的美国,光是在美国,就等于总共发行了1400万册。并且记得,这可是印刷制品,不是微信文章。

 

       记得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读这本小册子的时候,每读一会儿,我就会停下来,琢磨一下,告诉自己我在读什么。我读的可是政治宣传手册,不是神学院的教科书。最近,我再次温习了一遍《常识》,终于明白了造成我困惑的来源。《常识》总共分成4小章,分别谈论政府的起源与设计,批驳君主制与贵族世袭制,对独立前美国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状态的分析,最后是说明美国有能力干翻英国。

 

      《常识》之所以会让我产生错觉,以为我在读神学作品,主要是由于在第二章里面,他引用了大量的圣经内容作为他反对君主制的论据。在第二章的一开头,他就表明了他反对把人分成君主和臣民的原因,那就是“人人被造而平等(MANKIND being originally equals in the order of creation;世人根据创造的秩序是平等的)。”这话是不是很熟啊?难怪说它是《独立宣言》的前言。被创造而平等的观念从什么而来的?是什么让潘恩认为即便人有贫富差距,虽然当时人分成三六九等,有君王,贵族,平民,但是人人原本被创造得是平等得?这不是基督教世界观的观念吗?这么强调平等,这可不是对西方造成巨大影响的另一个来源,古典希腊政治哲学的观点,也不是后来法国大革命才有的,把基督教的神踢掉,奉理性为神,推崇人人“生而”,而不是“被创造”,而平等的观念。

 

        接下来,潘恩表明他反对君主制,反对拥戴英王的几个理由,统统都是从圣经来的。首先,他说,在人类世界的早期,注意,“according to Scripture根据圣经”,没有王。所以那时好啊,没有战争,战争是王的骄傲导致的。在这里,我们不评价潘恩的观点对不对,主要看他推理的过程,他的思路是什么。第二,政府,君王,那可是“Heathen异教徒”设立,引进世界的。听听潘恩的口吻,他在内心里,没有把自己当作异教徒,而是基督徒了。他说呀,是以色列人和后来的基督徒复制了异教徒的定例,非要设立君主,这可是拜偶像。因为人们把对上帝的尊容归在了人的身上。这可是圣经对君王的见解啊。第三,潘恩继续引用圣经,他说基甸,撒母耳反对立王,这可是上帝自己对君王制度的不赞成。想想看,潘恩直接引用圣经士师记和撒母耳记记载是件为自己的观点背书,一来他自己是相信圣经的权柄,智慧和真实性的,二来,当时的读者,美国老百姓买账啊,用圣经能说服他们。回顾一下《常识》在当时美国民众当中的影响力,我们不难推测出当时美国普遍的信仰思想状况。今天你在公共场合,政府听证会上,引用圣经支持某个观点,别人不让你闭嘴就算好的了。最后,潘恩表示,旧约以色列施行的可是共和制,由士师和各支派的长老组成国会,一起治理国家,人家没有王!就连对奠定国家治理基础的共和制的推崇,都直接用圣经来支持。等到了《常识》的第三章,谈到美国不应该和英国重新联合和好的时候,潘恩直接对当时的美国民众喊话,“我们可得记得,我们是在欧洲被迫害,为了追求宗教自由的理想,逃到新世界的基督徒兄弟联盟。(We claim brotherhood with every European Chrisitan)”他当时对美国定居者全体的称呼,殖民地居民对自己的看见,是从欧洲逃来的,由基督教信仰联合在一切的团体。

 

        谈完了潘恩的《常识》,我们转过头来,看另一个,对美国,乃至对全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人物,约翰洛克。

 

         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构建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加尔文(所以当我们说美国是基督教国家,这还算宽泛,我们可以说,美国是深受加尔文教派,又叫改革宗教派,或是归正教派,影响极深的国家),还有一个就是约翰洛克(洛克本人也离不开清教徒,也就是英国的加尔文教派对他的影响)。

 

        洛克是引领前现代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纽带。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导致了他的政治思想也经历过如此的转折(他个人的思想转变,引发了国家治理模式从中世纪往现代的转变)。他从年轻时支持国家要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支持专制集权政府(政府有责任统一国民的信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绝对掌权,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到后来转而支持宗教自由,政教分离。

 

        先来看看洛克的成长背景。他从小生长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对长老会更加有共鸣。本科在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学习(补注:基督教堂学院也是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的取景地),而当时的院长就是被称认为是群星璀璨的清教徒中最耀眼的约翰欧文。约翰欧文是坚决反对政府把宗教信仰强加给国民的,据说当时欧文所有的学生都跟随他,支持良心和信仰的自由。这就包括欧文。洛克在牛津的基督教堂学院,有一位同仁,Henry Stubble。他当时写过一本反对政府干预宗教信仰的书,并且赠与了洛克一本,洛克读后给予了大大的好评。我们很难不说洛克后来所形成的成熟的关于宗教自由的想法没有受到早年他身边的这些神学领域的学者们的影响。

 

        洛克写的分常重要的,关于宗教自由的文章,叫作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我们讲过,美国政府实验的创新和国家之魂,就是宗教自由的原则。所以洛克对宗教自由的见解对美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也成了现代国家重要的标志。没有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人家都不把你国家当现代文明去看。

 

        在这里,我要先放缓一下脚步,说一说我对潘恩和洛克的感受。潘恩更像是一个有学识,有理智的网络大咖。他不是功力深厚的学者,但他更善于通过文字,把自己的知识,领受,和内心的情感融合,一下子全都倾泻出来。所以当潘恩引用圣经支持他的观点的时候,基本可以确定,那也是他所深信不疑的,而不是他本身不信圣经,纯粹是为了怂恿基督徒,故意引用圣经,顺着他们说。可洛克给我的感觉是更加冷静,他冷静到给我的感觉是,他完全可以以独立于教会和政府的,第三方,“和事佬”的视角,把教会的想法,和政府的想法都摆到台面上来,劝双方和好,而自己呢,哪边的队也不站。

 

        可是,甭管洛克本人是不是基督徒,他给出的支持宗教自由的原因,的确是从比较正统的基督教神学理念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宗教自由,保守地说,洛克提出的宗教自由理念,本就是基督教的产物。比方说,在A Letter of Toleration的开始,他就呼吁各个基督教派之间互相包容,因为包容是真教会的标志之一,对待非信徒该如此,对待主内的信徒更改如此。然后他又说道,教会和政府管理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教会负责管理人的灵魂,政府负责管理国家,保护人的肉身生命,财产,土地,自由等。所以教会和政府要拉开一些距离,不要政教合一。而他提到的政府和教会管理的领域,分工有所不同,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里有极为相似的论述。“教会管灵魂,政府管外在的行为。”加尔文的理念在17世纪的英国是非常盛行的,就算洛克没有读过加尔文,也很难说加尔文的想法没有无声无息之间对洛克产生影响。最后,洛克又从信心的本质,真正的信仰必须是人从心里被说服了,去认同,去相信,政府没有办法从外部强逼人,让人有真正的信仰,这个角度来论述政府不要干预信仰的观念。

 

       美国当代一位政治科学学者说得很对,他说,洛克关于宗教宽容的讨论,“它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为宗教自由提供了新的或前所未闻的论据,而是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棘手问题的讨论。”而16, 17世纪对于宗教自由的论述都是建立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的。

 

        由此可见,洛克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宗教自由观念,从基督教信仰而来,后又大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制度建设。基督教信仰为美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建设奠定了非常重要,不可磨灭的根基。


Give • 奉獻

各类文章 Miscellaneous Articles

By Diwei Shi November 8,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1/08/briefing-11-8-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November 7,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1/06/briefing-11-6-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November 5,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1/05/briefing-11-5-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October 31,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0/29/briefing-10-29-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October 25,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经文:诗篇 131:2; 139:16; 约17:23; 罗11:33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25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24,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经文:士1:20-21; 腓4:11; 羅12:2; 創41:51-52; 50:20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26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22, 2024
经由Dr. Al Mohler’s the Briefing官方授权,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对其文章进行翻译转载https://albertmohler.com/2024/10/22/briefing-10-22-24/(转发请保留出处)
By Diwei Shi October 14, 2024
经文:罗13: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14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12, 2024
经文:太28:19-20; 徒20:27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12日
By Diwei Shi October 12, 2024
作者:史迪威(北卡三角区华人归正浸信会牧师) 写作日期:2024年10月12日
More Posts